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教育綜合知識與能力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作者:王浩 時間:2022-03-18 17:25:40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教育思想在整個中國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一科中,孔子的教育思想通常以單項選擇題的方式考查,考頻中等。常見的考查形式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如《論語》中古語所體現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和德育原則結合進行考查。因此,大家不僅要對孔子的教育觀點進行識記,同樣也要對其教育思想進行重點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從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道德教育幾個方面展開。
一、教育作用
孔子認為教育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家建立的三大基礎條件之一?!墩撜Z》中記載,孔子的觀點中有三大立國要素——“庶、富、教”,分別指較多的人口、豐富的物質財富以及充足的教育。從三者的表述順序也可以看出,“庶、富”是先決條件,“教”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進行發展,實現這三個方面,國家和社會才會穩定。
二、教育對象
孔子在教育過程中提倡“有教無類”,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鬃拥倪@一舉措,打破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界限,將原本只有貴族才享有的受教育權擴展到平民階層,豐富了教育對象的范圍。從孔子的弟子出身來看,成分復雜且來自于不同階層,大多數出身于平民,也有很多貴族家庭出身,同樣也有個別商人出身。
三、教育目的
孔子出身士階層,不滿于當時混亂的國家統治,認為需通過政治改良的方式來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這一過程就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來實現,而人才并非天生,是需要通過后天教育來實現,即通過教育,由平民中選拔和培養從政君子,這一主張可以概括為“學而優則仕”,孔子的大多數弟子,或多或少均參與了當時的政治活動。
四、教學內容
孔子認為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國家的統治人才,這些治理國家的君子需要德才兼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孔子安排了相應的教學內容。
孔子在繼承西周“六藝”教育的基礎之上,對具體教學內容做出了新的發展??鬃诱砭幾肓恕对姟?、《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在學習這些文化內容的過程之中,將道德教育貫穿其中,最終培養出德才兼備、品行皆優的治國人才。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育目的,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治國人才,孔子在教學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
1.學思行并重
學習是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間接經驗,同樣要注重直接經驗的獲得,不僅要多方面學習知識,更要經常性進行復習,即“學而時習之。”
孔子提倡廣泛地學習知識,更要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思考,思考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二者相輔相成,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同時孔子還強調知識學習完以后要“學以致用”,僅僅記住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實際應用,否則就沒有意義。
2.啟發誘導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他認為不論是知識學習還是道德養成,都要建立在學生自主自愿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基于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六、道德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治國人才,這些君子不僅要有全面的知識,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在孔子的私學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位置,將追求“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
【模擬練習】
《學記》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與孔子( )的教育思想相近。
A.學思行并重 B.啟發誘導 C.因材施教 D.有教無類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選項A,學思行并重是指首先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深入思考,最終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
選項B,啟發誘導是指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習自主進行學習。
選項C,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學生自身不同的特點,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選項D,有教無類是指不因學生的出身貴賤而區別對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綜上所述,本題選擇B選項。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公教師網 ,更多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