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教師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特崗教師招聘考試 > 考試試題 > 模擬試題 >
來源:中公特崗教師考試網 時間:2022-03-22 15:53:47
相關推薦: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的奴隸社會教育是脫離生產勞動的,以下( )典故說明了這一點。
A.樊遲問稼 B.井田制 C.子路問好 D.顏回問志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奴隸社會教育特點。A項“樊遲請學稼”的典故是:樊遲是春秋時期孔子的門生。他向孔子請教種莊稼和種菜的問題,而遭到孔子的拒絕。意即治國要靠禮、義、信,不必用學稼去教化百姓。體現當時教育脫離生產勞動。B項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于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于鐵制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實質是一種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與教育無關;C、D項為干擾項,故本題選A。
2.我國西周時期,“國學”和“鄉學”分化,形成了以( )為主的教育體系。
A.四書 B.五經 C.六藝 D.七文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西周的教育內容。“六藝”是西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具體指禮、樂、射、御、書、數。禮——政治、倫理、道德、禮儀等內容;樂——詩歌、音樂、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駕馭戰車的技術訓練;書——文字教育;數——簡單的計算教育。其中,禮、樂教育稱為“六藝”教育的中心。C項正確。
A、B兩項:四書五經為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3.下列人物中,最強調尊師的是( )。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教育家的觀點。
A選項,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基本主張,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
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重視實踐。同時認為獲得知識的途徑“親知”、“聞知”和“說知”三種途徑,其中“說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B選項,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弟子的言論專著《論語》中。即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的教學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等,都有重要體現。
C選項,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即人性趨向于邪惡,人們善良的行為是后天作為的結果。“化性而起偽”,用禮義法度等去引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樹立道德觀念。
D選項,老子全盤否定文化教育的價值?!独献印芬粫嘘P教育思想的主要論點:第一,文化墮落論;第二,人性“復歸”論;第三,“絕圣棄智”論。
其中,在先秦諸子中,荀子是最強調尊師的,將教師視為治國之本。其尊師思想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強調教育的作用的角度強調尊師;二是從維護學術思想統一性的角度強調尊師。故本題選C。
4.我國的學校形成于(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清朝末年
4.【答案】B。解析:我國最早的學校是庠、序、校,出現于夏商時期,屬于奴隸社會。故本題選B。
5.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教育的( )。
A.永恒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社會屬性。
A選項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B選項歷史性,是指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時期,教育的目的、內容、政策、方針等方面都會具有不同的特點,換言之,即同一社會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的教育都會具有當時的特點。題干中西漢初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是當時教育的特點。故本題答案為B。
C選項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
D選項繼承性,是指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繼,后一時期教育是對前一時期教育的繼承與發展。
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項。
6.孔子是聞名世界的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極其豐富而且自成體系,根據孔子的教育思想,下列對應關系中有誤的是( )。
A.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B.教學原則因材施教
C.教育目的教學相長 D.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鬃拥慕逃枷胫饕w現在他和弟子的言論專著《論語》中。即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的教學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等,都有重要體現??鬃拥膶W說是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并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克己復禮為仁”);繼承西周六藝教育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教學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強調“學而知之”,重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所以選項A、B正確。
選項C,《學記》中提出教學相長:“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孔子的教育目的主張“學而優則仕”。
選項D,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體現啟發性原則,是其教學方法。
所以此題選C。
二、判斷題
1.我國的教育從原始社會至今已有幾千年的變化發展,從原始社會開始,已有學校的設置。( )
1.【答案】×。本題考查我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原始社會的教育特點包括:(1)自發性、廣泛性、無等級性、無階級性;(2)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3)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沒有學校,從夏代開始有學校的設置。與題干不符,故題干表述錯誤。
2.春秋時期的稷下學宮是一所由官家舉辦、私家主持的學校。( )
2.【答案】×。本題考查教育的發展歷程。戰國時期的稷下學宮是一所由官家舉辦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詢作用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的特點包括:(1)學術自由——基本特點,表現為不治而議論;(2)待遇優厚(政治待遇和物質待遇);(3)尊師重道,誕生了第一個學生守則——《弟子職》。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產生的,而非春秋時期,故題干表述錯誤。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_中公教師網 ,更多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